首页 > 手秆 > 1967手工杆,手工杆怎么样

1967手工杆,手工杆怎么样

  • 手秆
  • 2024-09-06 17:05:50
  • 0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1967手工杆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1967手工杆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一代神枪81杠,但是同样经历了战争洗礼的56冲为何很少被人提及?

谢邀,56冲主要是制造材料较差,以及不符合我国当年国情,因而欠佳。

1967手工杆,手工杆怎么样

56冲实际上就我国国产化的AK-47自动步枪,首先冲这条就很难打响名气。卡拉什尼科夫AK-47太如雷贯耳了,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,你再怎么弄,别人也会给你加上个定语,中国版AK-47。更何况56冲性能还不如AK-47,你叫别人怎么打响名气?


56冲和AKM,现在大部分56冲实际上都是后期改进型号,比早期型要好很多了

AK-47虽然制造简单,造价低廉,但也是相对而言。特别老毛子资源丰富,在AK-47上使用了相当多的镍、铬等稀有金属,而建国初我国工业基础非常薄弱,资源利用率低,稀有金属产量不足。所以只能对AK-47材料上进行国产化改造,由此导致56冲整体重量上更重,一些金属部件厚度增加,游隙增加,精度上也有不足。再加上AK-47整体上基于毛子的高大体型设计,而我国建国初人民整体营养较差,体型要小很多,使用AK-47做战术动作很不方便,人机结合差。56、56-1和56-2,56-1的折叠金属枪托相当反人类,人机结合最差

另一方面,前苏联的AK-47是不断改进的,在1959年的时候,推出最重要改型AKM,现存大部分AK-47实际上都是AKM系列,AKM系列后续发展实际上一直延续到现在的AK-200。但是56冲的时候,AKM都还没有最终定型,他是基于苏联的第二版AK-47进行仿制设计的,后续因为中苏关系恶化我们没有获取。一直到1967年,我国通过阿尔巴尼亚获取到AKM自动步枪,当时援建阿尔巴尼亚的专家赵瑞之接触到AKM的生产技术,回国后对56冲进行一系列改进,改铣削机匣为冲压机匣,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和工时,提高性能。56-2型更是1980年推出,因为价廉物美,成为我国当时外贸的主力枪型

此外,56冲当时并不受部队欢迎,不符合我国当年的国情。当时我国工业基础和后勤保障能力还是相当薄弱,AK-47这种射速快,但精度较差的武器,弹药消耗量太大,有点吃不消。相比较下,部队当时更喜欢另外一款武器,那就是仿制前苏联SKS的“56半”—56式半自动步枪。56半相当受北美市场欢迎,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禁运后,甚至形成从第三国倒卖进口零部件,再进行组装的产业

56半重量更轻,携带方便;后坐力小,训练方便,非常适合民兵等平时射击训练较少的部队使用;射击精度非常高,非常适合我军一贯对精度要求较高的作战风格,平时部队训练打靶成绩也要好无数。所以不管是成本上,还是使用上,当时部队更喜欢56半。

而后面八一杠的成功,离不开对“56冲”的几个缺点进行针对性的改进。在提升设计精度上,延长瞄准基线;使用长杆短活塞和复进装置,从而提高射击时的稳定性;新的闭锁和枪机,通过牺牲射速,来减少震动。通过上述改进,八一杠在保留AK-47出色的可靠性的同时,获得较好的射击精度,同时更加契合国人的体型特征。虽然射速有所下降,整体结构不够紧凑,以及长度过长的缺点,但可以说是瑕不掩瑜。

仿苏制AK-47突击步枪,发射的是7.62毫米步枪弹,其实是一把56式自动步枪,却硬是被军工命名为“56式冲锋枪”,军方包括民间都习惯此称呼了。
直到80年代中末期,81式自动步枪正式装备军队时,才重新将其命名为“56式自动步枪”,但数十年的习惯叫法很难纠正过来了。56式冲锋枪参与过62年、69年和79年三场非常有名的战争,具备了丰富的实战经验,经受了战争的严峻考验,单发精度比较高,但连发射击时,由于枪口跳动交大,精度就不敢恭维了。79年那场丛林战中,56式半自动步枪尽管射击精度高,但10发弹仓供弹火力稀薄;56式30发弹匣供弹尽管火力猛,但射击精度比较低。
因此,战后马上开始研发81式自动步枪,考虑到当时小口径步枪弹和枪已经研发在先,且有大量的7.62毫米库存步枪弹需要消耗,81式自动步枪的口径就定为7.62毫米。部分新枪参与了两山轮战,参战部队反映,81式自动步枪不仅动作可靠,而且射击精度高,还有空仓挂机结构,能提醒射手及时更换弹匣,在战时对射手意义非常大,关键时刻能保命,而56式冲锋枪却没有空仓挂机结构。81-1式采用和56-2式冲锋枪相同的折叠枪托 ,被称为“81杠”,网络上有许多关于81杠的推文,大都充塞着溢美之词,是老兵心中永远的81杠,似乎许多老兵有着81杠情节。
其实,56式冲锋枪、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轻机枪所组成的“56式枪族”,装备我军长达数十年,且有大量实战的经历,加上支援友好国家和外销,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当在81杠之上,当然,这仅是本文作者自身的观点而已。

题主你好,这个问题我来回答。

56式冲锋枪也就是56式突击步枪。一直到80年代初对越自卫反击战,才开始全面装备部队。虽然56冲经历了战争洗礼,表现不俗。但仍然被参战老兵所诟病。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时的国情所限,国产枪管钢材中铬镍含量较低,抗蚀防锈性能差。特别是在我国南方那种高温高湿环境下,每天都需要擦拭,否则很快就会生锈。最严重时甚至连枪机都拉不开。而且不耐高温,连续发射后枪管发烫,导致弹头初速变低,准确性明显下降。而56式枪族也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被淘汰。至于题主所说的很少被人提及主要是因为年代久远,逐渐被人所遗忘,才导致的关注度不高。但在那个年代的当过兵的老班长对56冲应当是比较熟悉的。

再来看看81杠。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之时,我军步兵中装备最多的步枪为56式半自动步枪,另有一定数量的63式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。在装备了大量的自动武器的越军面前,56式半自动步枪存在着火力密度较低、持续性较弱的缺陷,明显无法满足战场上的作战需求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为了解决步兵火力不足的问题,1979年,我国在吸取战场教训的基础上,参照苏联AKM自动步枪的结构特点和性能指标,展开了新型自动步枪的设计工作。经过了两年的艰苦攻关,到1981年新式自动步枪正式定型,并被命名为81式自动步枪。该型步枪于1983年正式投产,并批量装备部队。81式自动步枪在南疆前线投入使用后,因其火力强、精度好、性能可靠、操作简便以及易于维护等优点,而得到了参战部队的广泛好评。在1984年的老山战役中,曾有过我军战士用两支81式自动步枪压制100米以外的越军碉堡枪眼,使堡内越军无法开火的战例,这有力地证明了81式自动步枪的优良射击性能。经历了战火考验的81式自动步枪在军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,并在90年代正式装备全军,成为了我军的制式装备。而81杠与81的主要区别在于枪托可折叠,不过由于81式自动步枪木制枪托很容易断裂,因此在后期的生产中以折叠托型的81杠为主,它为自动步枪的生产积累了大量的经验,为以后的小口径步枪的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1983年,首批81杠装备我军,很快送到了中越边境一线试用。兼具优良的可靠性和出色的单连发射击精度的81杠得到了参战部队的一致好评。81杠之所以能被奉为"永远的经典",不仅在于它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出色表现,还因为其装备部队时间长,而且至今未被全部淘汰,很多退役老兵对其都有深厚的感情。我本人入伍时第一次射击就是81杠,那感觉可以说是永生难忘。我相信,这也是81杠久经不衰的原因之一。

注: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。另本人在部队服役十二年,对部队有一定的了解。欢迎各位家长和战友关注咨询当兵入伍,考学转士官和士官转业等问题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1967手工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1967手工杆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