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生活习惯
1、底栖性:泥鳅是底栖鱼类,喜欢栖息在稻田、池塘、沟渠、溪流、湖泊、沼泽等底部泥泞的静水或缓流水中,视力退化,但其触手和侧线非常敏感。这对于躲避敌人和觅食等活动至关重要。
2、杂食性:泥鳅是杂食性鱼类。体长小于5厘米时,主要以轮虫、枝角类、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为食。当体长超过5厘米时,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型甲壳类动物为食。藻类、水生昆虫、植物残体等为食。
3、变温鱼:泥鳅是变温鱼。生存临界水温为0~41,生长最适水温为22~28,摄食临界水温为10~35。当水温低于5或高于35时,它可以潜入泥浆中。冬季,它会钻入20-30厘米的泥土中越冬。
2. 养殖条件
1、鱼池:泥鳅养殖场附近应有清洁的水源,如湖水、河水、井水等,池深以1.01.5米为宜,水深0.4至0.5米。进水口和排水口必须设有逃生网,池塘周围应有安全网。种植睡莲、水葫芦等水生植物。
2、水质:泥鳅养殖离不开优质的水质。首先是定期换水,每次换水量应达到30%以上。二是定期补充氧气,特别是在高温闷热的天气里,必须全天开启充氧。三是定期消毒,预防疾病的发生。
3、饲料:泥鳅苗刚下池后可喂熟蛋黄、鱼粉、豆饼等精饲料。当体长1厘米时,可喂碎禽内脏、豆饼、配合饲料等,初始日喂量为泥鳅。苗总重的25%,后期510%。
3、养殖风险
1、苗木:泥鳅养殖的主要产品是成泥鳅,但赚钱的都是卖苗的。这是因为一些不法商家用劣质泥鳅苗冒充优质泥鳅苗,通过各种虚假营销欺骗农民。买这种泥鳅苗竟然不亏本,真是太神奇了。
2、市场:虽然泥鳅的市场需求量很大,但首次或小规模养殖时也存在滞销的风险。因此,建议积极接近养殖大户或养殖基地,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信息。方便时您甚至可以“搭便车”。 “销售。
3、技术:泥鳅养殖的主要风险在于技术。如果相关的养殖技术不达标,很可能会失败。建议养殖前最好先学习泥鳅养殖技术,然后进行小试养殖,完全掌握养殖技术后再扩大。养殖规模。
4. 养殖模式
1、池塘养殖:池塘养殖泥鳅是常见的养殖方式。可精养或与鲢、鳙、草、鳊鱼等混养,优点是效率高,水面利用价值大。缺点是技术要求较高。一亩池塘可放养5万株58厘米大小的泥鳅苗,养殖6个月后每亩产量可达400700公斤。
2、稻田养殖:泥鳅稻田养殖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模式。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水源和稻田中的水生昆虫、杂草等自然资源,而且可以实现一地两用、双收。养殖密度一般低于池塘养殖。一亩可放养58厘米大小的泥鳅苗1万2万尾左右。
3、网箱养殖:泥鳅网箱养殖是一种集约化养殖模式。具有放养密度高、效率高、管理方便、易于捕捞等优点。缺点是管理成本高,容易受场地限制。具体放养量应根据水体情况而定。确定后,一般每平方米可放养5001000株规格为58厘米的泥鳅苗。
4、坑池养殖:坑池养殖泥鳅利用房前屋后的肥水,在池塘中饲养泥鳅。池塘面积可大可小,从十几平方米到数百平方米不等。管理方法与池塘养殖相同,但养殖密度比池塘养殖低得多。一般每平方米可放养58厘米的泥鳅苗100200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