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筏钓 > 筏钓的真实结局,筏钓攻略

筏钓的真实结局,筏钓攻略

  • 筏钓
  • 2024-08-16 03:06:03
  • 0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筏钓的真实结局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筏钓的真实结局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清朝一品大官,被俘虏到印度,当猴子供人观赏,是什么情况?

这位悲催的清朝一品大员,名叫叶名琛,是清朝在1849年至1857年广东地区的主政官,实授两广总督兼钦差通商大臣,封男爵,是清王朝300年中为数不多的汉人得爵者。

筏钓的真实结局,筏钓攻略

叶名琛是湖北汉阳人,从小读书很好,26岁中进士,随后一路升迁,在39岁时就做到了广东巡抚。他是汉人,也没有什么太强大的背景,他能上位靠的就是政绩。因此,叶名琛是清宣宗、文宗(道光、咸丰)时的能臣干吏,此言不虚。

当他做了两广总督后,时事已经不一样了。太平天国闹的太厉害了,不仅把两广地区的财政赋税都拿去了,还调去了不少的兵丁。广州城紧挨着香港,而香港已经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割让给英国了,所以经常有中国海盗借助英国人的特权来走私谋利。

叶名琛把涉嫌走私的海盗抓了,因此引发了“亚罗号事件”,英军因此炮轰广州城。叶名琛手里没兵可用,只好借助于民团,携民意自重,意图向英国人施加压力。

英国人眼看着北京的皇帝朝不保夕,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江南的太平天国,因此气势越发嚣张起来。眼看打不过英国人,叶名琛就派了很多人到香港从事破坏工作。在香港,叶名琛还得到了一个利好消息:在黑海沿岸,俄罗斯军队大破英法联军,甚至俄罗斯军队攻入了英国本土,英国女王流浪到美洲寻求援助。

叶名琛得知了这样的重大情报,就想当然地以为眼前的英军不过是虚张声势。因此,就越发轻蔑他们。可是,叶名琛拿到的情报是相反的,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果是俄罗斯大败亏输,还塔上了一个沙皇。

叶名琛向皇帝打报告,想得到皇帝的支持,皇帝却不想理睬他。大清的亡国之患迫在眉睫,对叶名琛在广东地区惹恼了洋人感到很不高兴。叶名琛长期封锁海路,还造成了当地士绅阶层的利益受损,他甚至连答应给清王朝提供的军饷都难以提供了。

英军再次攻击广州城,缺少准备的叶名琛很快被俘虏了。作为清王朝的封疆大吏,他在衙役都跑光了的情况下,自己穿戴整齐,在广州府衙等着英国士兵来抓他。

他被捉上了英国军舰,随后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。叶名琛原本以为是要去见英国女王,要跟她讲讲道理的事。当他最终发现,这件事永远只能是黄粱一梦。于是,叶名琛把从中原带来的米聊以充饥,在米吃完后,叶名琛最终绝食而死,效仿的是“伯夷叔齐不食周粟”,以此来全节。

叶名琛在加尔各答时,被称作来自清国的公爵,被当地民众所稀罕,可想而知他内心的怨恨和痛苦。最后,他得偿所愿,绝食而死。他临终并无别话,只说了句“辜负皇上天恩,死不瞑目”。

这个被俘虏到印度,当猴子一样供人观赏的清朝一品大员,名叫叶名琛。被俘时任两广总督。

首先了解一下叶名琛(1807~1859年),他出生于书香门第,湖北汉阳人。


▲叶名琛

叶少时聪慧,18岁考取贡生,26岁中进士,38岁授广东巡抚,45岁升任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。

叶名琛深谙为官之道,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,两广总督这个职位几易其人,唯独叶到任后才稳定了下来,这是为何?

原来叶是个老滑头,他善于和洋人玩“躲猫猫”,对洋人的挑衅采取“不战、不和、不守、不死、不降、不走”的政策。被人们称为“六不”总督。

叶这样做也是迫于无奈,想想看,大清在荒淫好色、昏庸无能的咸丰统治下,国防废驰,连基本的武器维修费都没钱支付,用大刀长矛对付英国人的洋枪洋炮,岂不是以卵击石?

叶不战是出于无奈;不和是出于天朝上国的颜面;不守是和洋人玩空城计,不让洋人知道他的底细;不死是为了尽忠大清;不降是一个为臣的气节;不走是终于职守的表现。

没错,他就是一个说不上多好,也说不上多坏的一个官员。也只有这样的官员才能在两广总督这个位子上坐长久一些。

晚清是个风云变幻的时代,朝廷内忧未平,外患又起。1858年初,咸丰收到一份来自广东的奏折,内容是英军攻入广州,俘虏了两广总督叶名琛。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一个重要事件,被俘的叶名琛究竟何许人也?

叶名琛是湖北人,1809年生于官宦之家。他早年的经历与古代的读书人一样,通过科举入仕途,然后一路摸爬滚打,其履历如下:

1835年,26岁的叶名琛考中进士,入翰林院;

1838年,外放陕西兴安知府;

1839年,升任山西雁平道;

1840年,调任江西盐法道;

1842年,升云南按察使,年底调任湖南布政使;

1846年,丁忧后被授予广东布政使;

1847年,升任广东巡抚。

从叶名琛的履历来看,他晋升的速度称得上飞快,出翰林不到十年,已经官拜督抚,期间还曾丁忧27个月。这种速度,在汉族官员中实属罕见,比同时代的曾国藩要幸运得多。叶名琛能够平步青云,主要是因为:

清朝末年,国力凋敝,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,国家尊严也是频频受辱。有一个清朝一品大员都在战争中被俘,被送到印度,受尽屈辱最后绝食自杀。他就是清朝两广总督,一品大员叶名琛。

这个人在历史上是比较有争议的。主要有两种看法,一种认为他是一个贪生怕死的卖国贼,另一种则是认为应该承认他作为一个抗英英雄的功绩,给予他更加中肯的评价。

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人,和他在印度受辱的来龙去脉。

叶名琛字昆臣,1809年,他在一个书香门第出生,少时就以文章扬名,在十八岁就成为了贡生。在政治上叶名琛也有一定建树,三十多岁就升至广东巡抚。

1849年,英国人无理要求进入广州城,并以武力威胁。叶名琛指挥乡勇和军队严阵以待,做好了守御准备。

英国看到强攻无望,就改为谈判。叶名琛又通过伪造皇上诏书的方式,将英国人拒之门外,使英国进入广州城的计划彻底破产。

叶名琛以15000人抵御了英军20万的进攻,因此一战成名,道光皇帝认为他有“保全广州之功”,封他为男爵。咸丰二年,叶名琛因缴费有功被授两广总督。叶名琛最大的争议点有三个。

一是在广州受英军威胁极重的时候,他向皇帝呈上的奏折,仍然是与剿匪有关,这被人们认为是为了保全官位的自私行为。

另一个是在后来英法联军进犯广州城时他错误地估计了形势,没有采取积极防守的政策而是在城中大兴巫术。

第三是叶名琛被俘之后没有自杀以明志。这些让叶名琛被当时的人讽刺为“不战、不和、不守、不走、不降、不死”的“六不”总督。

不可否认,英法联军攻入广州叶名琛应该负有一定责任,但是他不应该被安上贪生怕死的汉奸之名。

当时清军正规兵全都在讨伐洪兵,即使这些正规军加入战斗,他们的武器装备与英军也相差甚远毫无胜算。叶名琛所要付的责任,只是对形势的错误估计罢了。

我是雪上长留马行处,见字如同见面。

这里说的清朝一品大员,被俘虏到印度的是两广总督叶名琛。

叶名琛因“亚罗号事件”处置不当,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。

叶名琛是个内战内行、外在外行的人物,他对两广地区的起义,采取雷厉风行的镇压,对英国蓄意挑起的战争、攻打广州城时,则采取不战、不守、不和的态度,广州城被占领时,他的措施是不走、不降、不死。

他被英军俘虏后,不屑与英国人对话,要求晋见英国君主,英国人却把他带到了印度的各尔加答。

至于说,英国人逼叶名琛身着朝服,坐在玻璃房里像猴子一样供人观赏,这种事听来就不让人相信。先不说叶名琛本人愿不愿意?就英国人而言,能到中国抓人来,还会把你当稀罕物吗?

具体情况谁也不知道,但可以想象到,叶名琛带到加尔各答后,可能是住在玻璃窗比较多的房子,由于有站岗的,有些人就扒着窗户看,毕竟是来自中国的一品大员吗?

如果说抓了个一个日本将军?条件允许的话,照样会有人扒着窗户看,这没有什么稀奇的,大家说是不是啊?

谢谢阅读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筏钓的真实结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筏钓的真实结局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